Port3 Network CTO分享:我们需要怎样的Web3社交?

作者:Anthonyx,Port3 Network 联合创始人

最近的 Web3 社交出现了两个热点项目,一个是 friend.tech,另一个是 Tipcoin。上周,我们参与了一个 Web3 Social 相关的 Twitter Space,大家热烈讨论了很多 Social 赛道的内容。我觉得很有必要顺着这个话题深入讨论,看能否得出一些结论。

Friend.tech 和 Tipcoin

Friend.tech(FT)是一个类似 Only Fans 和知识星球一样的 Web3 产品。它使用的是 Web App 的方式,直接附加到桌面就形成了一个 App,无需 AppStore 审核。该应用当前还处在需要邀请码才能加入的阶段。链接自己的 Twitter 之后,需要充值一定的资金到 Base 网络,从而继续后面的加入社群动作。

FT 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用户加入和退出社群作为一种份额交易的动作,要加入某个 KOL 的社群(一个由 KOL 管理的一对多聊天),需要购买 Key,Key 的价格随着加入人数增长而上涨,和在 Uniswap 等流动性池购买代币类似,这个模式应该是受到了 Unibot 的启发。人们因为这种财富效应,而争相买入 Key,甚至有 Bot 在这里寻找最新的 Key 并快速买入,从而实现套利。

Friend.tech 的 Key 买卖

而 Tipcoin 是一个通过在 Twitter 平台传播,实现影响力挖矿的打赏机器人。其挖矿规则非常简单,就是在发送推文的时候 tag Tipcoin 账号,并带上 $tip 字样,由 Tipcoin 机器人检测用户的推文行为,按照影响力(如阅读量、转推量、评论量)来评估奖励,不同的传播动作对应不同的积分奖励。每个 Epoch 统计一次积分,然后按照排名和占比来分配$tip 代币的挖矿奖励。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两款产品都是基于 Twitter 平台来搭建。通过获取用户的 Twitter 身份,来构建社交关系和追踪用户的行为。

此外,这两个项目都引入了巧妙的 Tokenomic,特别是 Friend.tech,实际上将用户加入社交转换成了一种交易行为,形成了一定的财富效应。而 Tipcoin 则采用一种利用 Twitter KOL 影响力传播自己的项目和代币,某种程度上是一种 Fair Launch。

动力缺乏的问题

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缺乏发展动力,像 Tipcoin 这样的机制,所有人的筹码基本都是通过挖矿免费获得,交换条件是他们帮助项目获得了巨大影响力,疯狂的转发和 Tag,使得 Tipcoin 成为热点。但是,这样的筹码分配,代币的价格则缺乏长期动力,没有人会愿意去接这么大的一个盘,所以最终可能往 Meme 的方向发展。

friend.tech 倒是一个好模式,帮助 KOL 构建了一个付费社区,并且准确地将用户行为导入到交易中,用户进行疯狂的投机,平台得以通过交易获取收益。而且这里的确会沉淀一部分需求,不过用户量依然有限,除非他们对社交进行彻底变革,但几乎不可能超越 OnlyFans。

OnlyFans 是一个订阅制的社交媒体平台,允许用户通过分享照片或影片来赚取收入,而这些内容通常具有成人或裸露的性质。自从 Friend.tech 开放分享图片后,社群用户就在 X 上评论,现在的 Friend.tech 完全是 Web3 版本的 OnlyFans。实际上在过往的去中心化社交产品中,比如 Damus,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这种色情的内容刷屏的问题,在这点上,Friend.tech 在这点上没有什么分别,只不过更加成熟了。因为毕竟要吸引人的眼球,无非就是人性的弱点:钱和性。

这恰恰是去中心化社交的问题所在,往往由奖励而起,在刷屏中逐步丧失价值,最终潦草收场。值得乐观的是,虽然这样的失败一再上演,但是现在的新东西,明显比以前要更好,无论体验还是模式。

Web3 社交尚未成熟

Web3 里面的 Social 尝试不可谓少,从 Steemit 到 Deso、昙花一现的 Damus,以及现在的 Lens Protocol,没有一个真正成为有用户黏性 Web3 社交的社交产品。这是为什么?

这里有很多种原因,最首要的原因,就是在 Crypto 领域,经济模型大过了社交应用本身,融资和交易才是区块链上的真实需求,而社交不是。所以我们看到 Crypto 上功利性质明显,缺乏长期主义,用户的热情主要是因为有挖矿奖励,用户做社交的初衷是获取奖励,最终也因为缺乏奖励而离开。由于用户是冲着挖矿奖励而来,故而上面的内容也就非常劣质,最终劣币驱逐良币,没有人关心有价值的社交是否发生。

另外一个原因是,Web3 的社交产品体验还不能超过 Web2。Web2 拥有巨大的现有用户基础和最成熟的产品,其中保存了大量用户的社交关系和社交数据。而 Web3 社交则需要从零开始,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即使是通过嫁接的手段,还是增加了门槛,大大减少了用户群体,更多是 Crypto 领域的少部分人参与。

很多 Web3 Social 项目想到一个巧妙方法,那就是基于 Web2 的数据,来构建 Web3 的激励层。像 Friend.tech 和 Tipcoin 等这样的项目,的确在早期获得了很大的助力。这个无疑已经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不要直接开辟一个处女地的方式去搭建社交,而是应该基于原有的社交基础设施进行创新。

但是,这样的模式也有很大的弊端。基于 Web2 平台,则在某些重要的数据层面受到制约。过多用户涌入,Tipcoin 的检测功能出现故障,X 平台(Twitter)已经开始将 Tipcoin 相关推文进行折叠。可以说,它们所构建的基础是不牢固的,一旦 Twitter 将项目的(如:Friend.tech 或 Tipcoin)的 API Key 封禁,则用户将不能正常使用应用,一切模式也都不复存在。

从这点上来看,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如 Lens Protocol、NOSTR、Farcaster)具有优势,无需顾虑 Web2 平台的封杀,这个是长期应该坚持的方向。如果要构建一个稳定的平台,核心必须基于去中心化的协议,而非依赖中心化平台。

综合来看,社交平台应该**基于现有 Web2 平台进行冷启动,**但是数据应当沉淀在去中心化协议中,初始以嫁接的方式适配用户的使用习惯,然后再逐步绕过 Web2 平台,直接将用户转移到 Web3 中,最终抢夺的是一个流量入口。发展到最后,可能会有一个决裂时刻,但是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前,大平台不屑于小平台的挑战。所要保证的就是,在实现彻底去中心化之前,成功培养用户习惯,并且将用户培养到一定的规模。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正是因为现有的区块链不能承载 Social 级别的交易量,所以直接在区块链上构建这样的社交平台是不现实的。

我们要怎样的 Web3 社交平台

CZ 发推称,更好的去中心化社交其实逐步成熟,呼之欲出。那么,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 Web3 社交,如何去构建它?

Web3 的社交尚不能发展,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构建出体验良好的产品。在 BNB Chain 的 Green Field 推出后,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放在链上,而是最核心的部分放链上,那些大部分的社交内容,则应该放在更易访问的存储层。

首先,社交平台,应该以解决用户真实需求为第一目标,能满足我们常规的社交需要,要有足够丰富的数据。类似于 Mirror 这样的产品,虽然没有很强的 Fomo 属性,但是沉淀了一部分的社交场景,例如写文章和收集文章。它真实解决了一部分用户需求,于是它才有持续存在的理由。

在 Web3 领域,我们实际上不能离开 Web2 的数据,几乎所有的讨论都发生在 Web2。完全去中心化的应用,其数据范围是不够广的,只能读取链上已有的数据。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既能获得 Web2 数据,又是去中心化属性的数据层,并且有一个 Bridge 能够源源不断地将数据搬运到去中心化的数据层。

和 Chainlink Oracle 在 DeFi 中起到的作用一样,这个不断将各种数据聚合存储在去中心化平台的东西,我们取个名字叫 Web3 Data Layer。这样的去中心化层,同时要兼顾性能和去中心化,Port3 Network 所致力于构建的,就是这样的一个 Web3 Data Layer,将各种数据集聚合后放在一个 Gas 费非常低廉,容易访问的存储层上,可驱动各种类型的 Web3 应用(例如:社交平台和社群管理机器人)。

基于这样的数据层来搭建社交平台,数据才足够丰富,体验才足够好。一方面,可以兼容 Web2 用户的使用习惯,逐步地沉淀用户,另外一方面,不用担心 Web2 切断脐带,因为形成 Web3 的真实社交场景,就像一个婴儿足够大之后从母体分娩,断开脐带。

另外一个因素也在逐步地成熟,那就是当前的去中心化通信协议(例如:基于以太坊的 Push Protocol)也可以完整地嵌入到 Web3 应用之中,用户基于钱包身份的社交早已不成问题。这个路径已经逐渐清晰,所需要的,就是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各种构建 Web3 社交的尝试。

让我们期待 Web3 社交出生的那一刻。

如有疑问联系邮箱:
*本文转载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是转载分享,不代表赞同其中观点。请自行判断风险,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